哪些房子最不受銀行青睞?盤點五大「難貸款物件」

<聰明貸款>

在買房的過程中,許多人都會先算好自己的購屋預算與貸款條件,但卻常常忽略了一個關鍵:不是每一種房子,銀行都願意借錢給你。有些物件雖然價格看似划算,但因為風險高、流通性差,銀行往往不願承作,或只能給較低的貸款成數。以下整理出五大類「銀行最不歡迎的房子」,購屋族在看屋時要特別留意。

1. 海砂屋與輻射屋

這類物件是銀行最直接拒絕的。

●海砂屋:結構含氯離子,鋼筋容易鏽蝕,存在倒塌風險。
●輻射屋:涉及健康疑慮,長期居住安全性低。

銀行視其為高風險資產,幾乎全面拒貸,就算屋主願意降價,也難找到金融機構願意承作。

2. 使用年限過高的老屋

一般來說,銀行貸款年限+屋齡 ≦ 50~60 年,才可能核貸。

●屋齡超過 40 年的公寓、大樓,銀行多半僅能提供低成數貸款。
●若結構老舊或沒有電梯,流通性更差,額度可能僅剩 5 成甚至更低。

3. 違建或增建物件

若房屋本身有違建(如頂樓加蓋、前後院增建),銀行通常只會依照「合法坪數」估價。

違建部分不僅不計入貸款,還可能被認定為未來拆除風險。

例如:買到 30 坪(含違建 5 坪),銀行只會估 25 坪的價值。

結果就是 實際核貸金額比預期少一大截。

4. 地上權住宅、使用權住宅

這幾年台灣不少建商推出「地上權住宅」或「使用權住宅」,雖然單價比一般房子便宜,但銀行卻非常保守:

●地上權住宅通常只有 5 成甚至更低的貸款額度,且貸款年限縮短。
●使用權住宅幾乎被視為「租約」,銀行不認為是可抵押資產。

對首購族來說,雖然價格甜美,但未來轉手、貸款都會遇到困難。

5. 店面、公設比過高或特殊規劃的物件

●店面:雖然租金收益高,但銀行認為商用風險大,通常貸款成數比住宅低。
●公設比過高(>40%):實際可用坪數少,估價容易被打折扣。
●特殊規劃(套房型大樓、產權複雜的集合住宅):流通性差,銀行多半保守放款。

買房前,先確認銀行願不願意貸

對購屋族來說,價格只是第一步,能不能貸款成功、額度高不高,才是關鍵。建議在出價前,可以:

1.先詢問多家銀行對該物件的核貸意願。
2.找專業代書或房仲確認產權有無問題。
3.留意屋齡、用途及市場流通性,避免日後貸不到款。

買到「銀行不愛的房子」,不僅貸款成數低,轉手也會困難,反而成為沉重的資產包袱。




相關文章